?紡織材料是電的不良導體,它們具有很高的比電阻。纖維及其制品在生產加工和使用過程中,由于受摩擦、牽伸、壓縮、剝離及電場感應和熱風干燥等因素的作用而產生靜電。如果這些靜電荷不能通過各種途徑迅速散失,就會在材料和加工機械上逐漸積累、增加;基于靜電的力學效應和放電效應,靜電荷的積累達到基于靜電的力學效應和放電效應,靜電荷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時將會引發各種障礙和危害。特別是隨著化學纖維(主要是合成纖維)在紡織上生產和應用的越來越多,這些高分子聚合物所固有的高絕緣性和憎水性,使之極易產生、積累靜電。所以,隨著合成纖維的大量使用,紡織材料的帶電現象及由此出現的靜電危害也日趨嚴重。
這些積累的靜電雖然它們的電流小,不會對人身產生生命威脅,但是卻能制造很多麻煩。如加工時纖維纏繞機件、紗線發毛不能集束、織造時經紗開口不清,而且在紡織品的使用過程中容易吸塵沾污,服裝糾纏人體產生粘附不適感,并對人體有害,如使血液 pH 值升高,血液中鈣含量下降,尿夜中鈣含量增加,血糖升高,維生素 C 含量下降。靜電嚴重者還可能引起火災、爆炸。因此,織物的抗靜電處理非常必要。
使用耐溫性抗靜電劑對纖維及其制品進行抗靜電整理時,能與提高空氣相對濕度的措施配合使用,效果更好。此抗靜電劑是通過在纖維上造成朝向空氣的親水基團以吸收較多水分而消除靜電的。所以,隨著濕度的下降,抗靜電劑的性能也會降低一些。
此抗靜電劑用量要合適,通常用量在3~5%間。一般情況下,纖維上抗靜電劑的含量增加時導電性能變好,但抗靜電劑含量過高,會在紡織加工中造成粘纏現象,對纖維開松與牽伸及對織物后整理都不利,也會影響織物的使用性能。生產中,抗靜電劑的用量應視抗靜電劑的效果、相對濕度、溫度、纖維直徑、織物構造及對抗靜電整理的要求而定。
上一條: 紡紗和毛油配方
下一條: 滌綸抗靜電劑是用還是不用呢?